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资料图)
日前,在“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期间举办的储能品牌建设交流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多地明确新能源搭配储能使用的要求,借此催生了电力储能的快速增长。然而,当前我国电力储能尚无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储能产业链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
独立储能和共享机制被看好
新型储能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在电力运行中发挥顶峰、调峰、调频、爬坡、黑启动等多重作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首席信息官王进表示,发达的电力市场化国家,无论是电网侧、发电侧,还是用户侧,并没有所谓的储能强配,但储能特别是电力储能,都有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盈利模式。
“虽然储能可以帮助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但储能成本高的缺点还没有完全解决。”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员刘坚表示,从商业模式上看,要想盈利,就需要提高储能利用率,最好方法或是在电源侧进行独立配储并进行共享,这样可以提高运营价值,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同时也会减少一些企业为了应付而简单配储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提高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那么,新能源配储是否应该取消?刘坚表示,新能源配储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不能一刀切。通过政策改善以及市场机制的灵活应用也可以在经济方面对企业产生更好的效果。
飞轮储能迎来百亿市场空间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储能。除了电化学储能外,作为物理储能的飞轮储能近年来也逐渐进入了行业视野,并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华驰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欣介绍,飞轮储能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绿色低碳可以产生环保效益;二是寿命长耐寒耐高温可以产生少维修和更换效益;三是安全性高减少不必要支出;四是未来发展前景好可产生投资回报。从飞轮储能现有的商业模式看,其价值创造路径包括参与电力调频、能量回收、特种电源、电动汽车等应用场景,其中以电网调频市场最具潜力和想象空间。基于对行业的观察以及飞轮企业的调研,当前站上万亿规模的储能风口,飞轮储能将迎来超过每年百亿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在各类储能技术中,飞轮储能对比其他储能技术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如,功率密度高、充放电次数高、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但高昂的成本制约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成本为化学电池3-4倍)。未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随着能源产业变革和产能规模的扩张以及材料和技术本身创新,飞轮储能成本将随着大规模化生产快速下降,有望追平电化学电池,打破市场壁垒。
储能品牌打造需以技术积累为本
2022年被认为是储能爆发元年,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电池起火等发展中的问题对储能产业的品牌造成了一定伤害。提升安全性与降低成本,打造更好的品牌赢得市场、降本增效,是储能行业企业共同面对的议题。
“就如同德国、英国等国家在储能方面的方法各不相同一样,我国储能在品牌建设方面也不能一概而论。”刘坚表示,储能产业与企业的品牌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统一的模式,不同地方要根据自身和当地的情况去发展属于自己品牌的储能模式。
在品牌建设方面,张欣指出,对于飞轮储能,首先要将自身产品做好,品质做上去了,名誉和声望就会提高,品牌也就立起来了。另外还需要通过借助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知道好产品,让高质量的储能品牌快速传播。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行业的灵魂。讲好中国的储能故事是一项系统工程,背后是多年的技术积累、管理提升、产业链完善、销售提升及品牌建设。一个行业发展必须要有更多品牌企业做支撑。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单纯靠讲,更是靠实际干。应重视并支持能源产业、储能产业品牌建设,打造过硬的品牌,我国的储能产业才能够为全球树立标杆。”王进最后说。
《人民政协报》(2023年05月23日第06版)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